井冈星火照青年
破浪青春续新篇
荣药星火队
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当双脚踏上井冈山的红土,仿佛听见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九十多年前革命者在这里突围的故事,竟与当代青年"翻越浪浪山"的渴望如此契合。首日的实践,像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谈,让我们在红土地的印记里,找到了属于我们的破局答案。
开训仪式里的"突围密码"
开训仪式的阳光格外明亮,当"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精神内核被一一阐释,我们忽然想起那些被科研瓶颈、实践难题困住的时刻——这不就是我们的"浪浪山"吗?




当年的井冈山,曾是困住革命火种的"天险浪浪山":敌人围剿、缺衣少食,连生存都是难题。但红军战士从不是等待"机遇降临"的被动者,他们用"红米饭、南瓜汤"的坚韧扛住压力,用"竹钉阵""游击战"的智慧撕开缺口。这让我们豁然:所谓破局,从不是等条件成熟,而是像前辈那样在绝境里刨出路径。就像我们在实验室里,不会因仪器精度不足就停步,这种"不服输"的劲儿,原来早被写入精神基因。
三湾改编中的"团队通关术"与风采绽放

三湾改编的课堂,让"团队"二字有了新重量。当年毛泽东同志用"支部建在连上"把散兵游勇拧成铁拳,靠的是"官兵平等"的信任;如今我们做实验,少了制剂的精准操作、分析的数据支撑,再棒的课题也难落地——这道理,跨越百年依然鲜活。
风采展示
团队风采展示环节,我们用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专业特色的表演,诠释这份"协同之力"。《强军战歌》的激昂旋律响起时,我们列队上场,歌声里藏着对前辈的致敬,也透着青年的锐气。最让大家驻足的是我们的班旗——黑白勾勒的山峦是井冈山的剪影,沉甸甸的麦穗象征工农群众的坚实根基,旁边几株草药尤其醒目:"这藏着军民鱼水情的温暖;当年红军用草药救治伤员,如今我们要让中医药在新时代发光发热,就如我们口号中“草木承红韵,药香续井冈——用道地药材,讲百年风云!”。


在这堂课中我们懂了:无论是当年红军打胜仗,还是现在我们搞科研,"人心齐"永远是通关关键。就像那些想翻越"浪浪山"的同龄人,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抱团前行才能走得更远。
夜幕中的红歌传唱,是最动人的收尾。《映山红》的旋律里藏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节奏中透着"规矩里藏着自由"的智慧。唱着唱着就明白,这些不是老歌,是写给每个时代的"突围战歌"。
从红军用竹筒做医疗器械,到我们操作精密仪器;从当年"红米饭充饥",到现在"实验室里搞研发",条件变了,但"不服输、敢突破"的内核从未改变。就像我们带着中医药知识走进乡村,用食品创新服务民生,都是在续写属于我们的"破局故事"。
首日实践落幕时,井冈山的星星已亮起。我们终于清晰:"浪浪山"从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而是考验信念的试金石。井冈山精神注入的"坚定信念、协同攻坚、勇于创新"力量,终将指引我们在药食领域的探索中,写下属于这代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