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医养天年”三下乡实践队:以青春之力,赴一场与医学、文化和民生的邂逅

发布日期:2025-07-17   作者:宣传网络部    点击:


医养天年三下乡实践队

深入乡土践初心

医路同行助振兴

 

这个夏天,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医养天年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步履不停,从社区一线到中西医结合诊所,从文化交流现场到基层服务阵地,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眼睛发现真谛,在实践中收获了一堂堂生动而深刻的 成长课

 

感悟中西医融合的智慧

 

7 5 日,实践队走进社区,探访了深耕基层二十载的中西医结合诊所李医生。这位被居民亲切称为 社区守门人的医者,以 醒脑开窍针法救治了众多脑卒中患者,用实力诠释着 疗效为先的理念。

 

面对队员们关于中西医学习和实践的诸多困惑,李医生倾囊相授。他指出,生理学等西医课程是临床根基,要联系实际消化而非死记硬背,比如将前负荷、后负荷概念与高血压患者用药前后的循环变化相对应。对于中西医怎么结合的问题,他用诊室内并置的血压计与脉枕作喻:当急性脑卒中需西药醒神、后期以针灸通络康复时,疗效本身便是最有力的回答。

 

他还特别叮嘱同学们,要抓住一切临床学习的机会,没有重点和非重点,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知识都可能在将来的临床中用到。而他自身对病人负责、让自己安心的医德,更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其擅长的针灸和推拿,尤其是针对中风患者的 醒脑开窍针法,帮助不少街坊缓解了病痛,这份仁心与医术,为队员们的医学生涯注入了鲜活的启蒙。

 

 

 

 

共品中医药文化魅力

 

7 6 日,作为 晋港青年汇 山西机遇行活动的重要参与力量,实践队带领香港青年走进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中医药文化深度体验之旅。

 

实践队成员身着统一队服,以馆内珍贵的文物、典籍和药材标本为切入点,生动讲述了中医药从《黄帝内经》到现代应用的发展历程。从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到 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互动问答,让香港青年深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在国医堂的协助下,香港青年亲手制作了山楂丸,还品尝了用药食同源食材特制的养生茶饮。这次体验让香港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全新认识,双方也共同探索了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应用。

 

 

 

 

体会基层服务温度

 

7 7 日,实践队走进三水社区,协助开展社区工作和社会调查。队员们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对周边商铺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部分商铺存在灭火器过期、安全通道不畅等问题。一位餐饮店老板坦言 平时忙着生意,确实忽略了这些细节,这让队员们意识到安全意识需要持续提醒和强化。

 

随后,队员们协助整理社区人口数据。面对密密麻麻的表格,大家认真核对每一条信息,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细致与重要 —— 每一组数据都关系着社区服务的精准性。

 

在三水社区,队员们看到每一份台账都写满细碎的关怀,每一次邻里调解都藏着化解矛盾的智慧,每一处便民设施的更新都映照着以人为本的温度。社区工作者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筑牢民生服务的基石,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大众的关怀,与中医药文化中 大医精诚的追求形成了跨越领域的精神共鸣。

 

 

此次三下乡实践,队员们在与基层名医的深度对话中,不仅解开了学医路上的困惑,更锚定了疗效为先、医德为本的前行方向;在与香港青年的文化交融里,既传递了中医药的千年智慧,更在双向共鸣中厚植了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投身社区服务的点滴实践中,既触摸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韧性,更读懂了 民生无小事的深层内涵。

这些在诊室里汲取的临床智慧、在博物馆中感知的文化脉动、在社区街巷里体悟的民生情怀,终将化作医学生成长路上的养分。未来,他们必将带着这份实践中淬炼的初心,以更坚定的脚步深耕医学领域,以更热忱的姿态投身社会服务,让青春在守护生命、传承文化、服务大众的征程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