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概况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来源:  作者:

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概况

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始建于2000年,学院龙头专业是中药学专业。2010年申报成功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招收中药学的学术型研究生,2013年省经信委、省教育厅批准在我校设立山西省中药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2015年开始招收专硕研究生,2016年中药学学科成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权在建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山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中拟增列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7年中药学学科成为山西省“1331”特色优势学科,2018年入选省“1331”工程“服务中药产业创新学科群”项目。

依托教学、科研优势,建成山西省中药学一级重点学科、133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基于炎性反应的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了实施全面、功能先进和保障有力的学科发展条件平台,组建并实施了“天然来源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建设和“炎性疾病靶向药物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校级领军团队”。本学科建立了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机制,形成了定期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人员互访的双向交流与合作机制。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科学研究能力强,学科的建设规划、培养方案及管理制度相对完整,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完善的管理及运行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传承与创新,注重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便于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

该学科以山西道地药材和中药复方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开展中药/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药理与毒理、临床中药研究、中药炮制现代研究、中药制剂与质量分析、药食同源中药功能产品研发、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中药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等研究,力争发掘和整理我国中医药学的精华,科学阐释中医药理论,深化中药及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促进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中药学学术学位专业方向:

中药/天然药物化学学科:

本学科为我校优势学科,现有一支高水平导师队,其中,国家杰青获得者1,新世纪百千万才工程国家级人2名,务院政府殊津贴获得者2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研究方向明确稳定,聚焦慢性炎症这一重大疾病共同病理基础,开展中药/天药活性成份筛选、先物结构优化与作用机制研究,同时以化学成分为切入点,挖掘经典复方科学内涵,拓展临床应用。近五年主持了一批国家及省部重技项目和制药企业重大横向作课题,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高水平论文国际发明专利和成果转让等方面均取得了性突破本方向注重生创新能力和能力培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本学科现有“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获得者1人,硕士生导师7名。本研究方向以山西道地中药生产需求为导向,针对我省黄芪、党参、连翘、酸枣仁等道地药材,开展山西道地中药的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道地药材物质与遗传基础相关性研究,山西道地中药品种生态化种植技术研究。在中药资源质量评价与生态化种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开展山西道地药材资源及其传统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29,总经费达40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中药药理与毒理方向介绍

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方向以中药及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药效机制及毒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神经药理学研究。开展中医药防治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退行性脑病、缺血性脑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内分泌药理学研究。开展中医药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的常见内分泌疾病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肿瘤药理学研究。开展中医药治疗常见肿瘤的药物筛选及抑瘤机制研究。④中药毒理学研究。主要开展有毒中药的肝毒性及配伍减毒等方面的研究。

 

临床中药学

本方向坚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服务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为目的, 开展系统科学研究。在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中药信息资源挖掘与利用、中西药联合安全合理用药、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药病证毒理学等研究领域开展工作,并注重与临床药学、循证药学及中药药代动力学、药物经济学等多学科践行交叉融合,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炮制学研究方向简介

中药炮制学研究方向在立足传承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方法开展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标准化与炮制机理等方面研究,经过多年积淀与凝练,已形成了以中药炮制减毒增效科学内涵探究、炮制工艺参数客观化表征、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制订等为主要研究目标的研究体系。其中,采用热分析技术对传统中药炮制火力、火候进行客观表征的研究方法在中药炮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五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1项,经费1189.5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7篇,其中SCI论文11篇;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项;研究制订山西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地方标准6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著作及教材5部。

 

中药制剂与质量分析研究

中药制剂与质量分析研究是以中药为基础,开展与中药剂型、技术及制剂质量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①药物制剂新技术研究。致力于仿生微乳技术、纳米技术等制剂新技术研究。②药物新剂型研究。对智能给药、黏膜给药等新剂型进行深入研究。③中药制剂研究。紧紧围绕山西中医药优质资源,根据我国医院制剂、保健品等申报要求,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制剂技术开展相关产品研究。④质量分析与控制研究。围绕中药及其复方配伍与质量分析研究,及中药与民族药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研究。

药食同源功能产品研究

药食同源功能产品研究方向是中药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现有三晋英才“骨干拔尖人才”1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方向依托食品中试加工车间、药食同源创新研究中心、工程实验中心及10余个校企实习基地开展相关研究。已开发涵盖“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改善睡眠、改善胃肠功能”等多种功能食品。其中,马齿苋、沙棘、槐米、党参、黄芪、阿胶、连翘叶、远志、酸枣仁、火麻油及火麻仁低聚肽粉等产品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形成一定特色。团队成员先后承担课题20多项,已受理和授权国家发明、实用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该方向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富有朝气与创新活力,对药食同源研究有显著贡献的学科队伍与创新团队。

 

中药学专业学位专业方向: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该方向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本校导师2人,山西省药检所兼职导师4人,其中国家级注册核查员1人。该方向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药及其制剂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近五年主持了一批省科技项目和药典会标准提高等课题,总经费达200余万元,制定地方药材标准10余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30余篇该方向注重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和提高毕业生就业前景

中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本学科现有一支高水平导师队伍,其中,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者1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获得者1人,“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9名研究方向为运用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深化中药及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促进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主要以山西省道地中药材为对象进行中药新药、中药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中药食品添加剂、中药饲料添加剂和中药农药等新产品开发,涉及工艺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试验等技术,其中,黄芪、酸枣、党参、甘草等中药产品的研发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总经费达7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10篇;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

 

中药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

 本方向坚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服务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为目的, 重点开展以下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规律研究、患者用药教育与指导、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与利用、中药药物经济评价、中西药联合安全合理用药、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政策等,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导师名单

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方向编号

专业方向

学习方式

导师名单

校本部

外单位兼职导师

1008
中药学

01

中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全日制

李青山 原红霞 常银霞  王颖莉 李睿 乔元彪   

王任小(上科)

02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全日制

樊杰 贺润丽 詹海仙 裴香萍 刘计权 杜晨晖

 

03

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

全日制

贺文彬 王艳 魏砚明

李建国(中福院)吉海杰(省中研)肖小河(解放军药研所)

04

临床中药研究

全日制

赵建平 李会芳

王伽伯(解放军药研所)

05

中药炮制现代研究

全日制

张朔生 裴科 孙琳

张瑞平(白求恩)

06

中药制剂与质量分析研究

全日制

段秀俊 王瑞 郭丽敏 李秀英

代云桃(中科院) 郝旭亮(省中研) 倪艳(省中研)李媛媛(省中研)吴志生(北中医)

07

药食两用中药功能产品研究

全日制

刘星 张希春 秦楠 杜俊民 郭丽丽

吕志刚 (南中医)

1056
中药学

01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

全日制

原红霞 王瑞

连云岚、董培智  杨国伟、李琛(省药检所)

02

中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全日制

张朔生 杜俊民 樊杰 王颖莉 刘计权 杜晨晖 裴香萍 梁惠珍 詹海仙 张希春

 

03

中药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

全日制

赵建平,闫娟娟

郝志英(省肿瘤)李新文(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