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科科研

实验室及平台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科科研 >> 实验室及平台 >> 正文

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5-09-10   作者:    点击:

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12月批准成立,是山西省中药炮制领域唯一开展中药炮制传承与创新的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有研究人员6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31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

实验室主任詹海仙教授为山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晋药资源开发-加工技术升级-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主线,在中药炮制关键环节开展系统性创新。首创性地构建了党参属叶绿体/线粒体微卫星标记(cpSSR)及全基因组SSR标记体系,从种质源头破解道地药材鉴定难题,为炮制前原料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主持制定《潞党参采收技术规程》等省级地方标准3项,相关成果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并已在山西省五大晋药产区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中药炮制工艺与药材质量的整体提升。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张朔生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山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药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山西中医药大学)负责人,晋药综合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药发酵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质量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中药协会智库专家,获“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称号。研究成果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率先采用热分析技术对传统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客观化表征进行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我省中药产业传承与创新发展、指导相关企业规范化生产以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研究成果获奖照片


实验室牵头成立山西省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时实验室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药材加工炮制传承与创新研究室、山西省科技创新人才青年团队、及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交叉创新团队的主体承担单位。实验室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医院签有共建协议、与韩国Dongguk University(东国大学)签有国际合作协议。

牵头成立山西省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照片

实验室在传承传统中药炮制理论和炮制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山西道地药材炮制及晋产优势饮片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炮制理论和炮制机理、炮制减毒和安全性评价、炮制工艺规范化与关键技术等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与任务以及研发平台如下:

1.  研究方向与任务

(1)中药材加工炮制工艺规范化方向:

研发晋药智能化炮制新工艺,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构建物联网驱动的采收-加工-炮制全流程智能调控系统,实现工艺参数实时优化。

(2)中药材/饮片标准与数智化评价方向:

基于不同储藏条件下饮片质量变化特征,制定饮片仓储规范及产地加工规范;建立酸枣仁等药材的黄曲霉毒素/活性成分动态监测模型;开展中药炮制过程数智化职能体系与质量精准评价关联研究,保障晋药质量稳定性。

(3)中药减毒增效机理方向:

运用多组学技术解析晋药药材炮制前后成分转化规律与药效物质基础,初步阐明炮制减毒(如毒性成分降解)与增效(如药效成分富集)的分子路径;形成中药饮片危害物风险评估新方法。

实验室获各级媒体报道照片

2.科研平台与仪器

实验室主体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晋中校区和剂书院乙座,约1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517.92 万元,精密仪器达150台(套),建有热分析平台、仪器分析平台、代谢组学平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平台、斑马鱼模式生物评价平台、药效评价平台、小试平台等自有研究平台。

室本部照片

实验室于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建有中试放大及质量检测平台,约785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10.8114万元。

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公司照片

实验室于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医院建有临方炮制平台,约276.6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06.14万元。

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医院照片